敬爱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大家上午好!
今天,我演讲的题目是《水是生命之源,水是粮食之本。不让任何人掉队》,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;“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”;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。诗人向我们展现了由水带来的那种清新、安静、美丽、高雅、磅礴的意境,让你不能不在这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得到享受.然而,回想起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,却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,此时正在艰难的往外滴水,滴水的速度愈来愈慢,终究就慢慢枯竭了。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人类不珍惜水,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,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”,“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”使我们不得不回到现实。
水,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它滋润生命。但是令人不安的是,目前仍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,长期以来,人们普遍认为水是“取之不。弥唤摺钡,以至于有意无意地浪费这一生命赖以生存的元素。事实上,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,是世界上十三个缺水国家之一,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,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,水是生命之源,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。
水是地球上最常见却是最珍贵的东西,人和水是分不开的,我们美丽的家园需要水的润泽,健康的生命需要水的浇灌。如果没有了水,地球就会干裂;如果没有了水,就没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。我们要爱惜每一滴水,爱惜地球母亲每一滴眼泪。而粮食作为生命的基石,更是离不开水的滋养。每一粒稻谷、每一颗麦粒都是水的结晶,没有水,这些粮食就无法生长。水的重要性体现在历史上的名人名言中,它们告诉我们水是生命的源泉,是粮食生产的基石。
有的同学可能认为,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,浪费一点粮食不要紧。但是你们是否知道,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在苦苦挣扎?在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,包括六百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。在我国每年有许多贫困地区、受灾地区的老人、小孩没饭吃,要靠国家救济,靠大家帮助。饥荒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号杀手!所以,即使我们的生活条件再好,也不能丢弃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。
无数名人、伟人都是爱惜粮食、生活节俭的典范。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,仍然以节俭为本,他认为穿衣能够抵御寒冷、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,还教导儿子要“俭朴为荣,奢侈为耻”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一贯反对铺张浪费,他吃饭时,一粒米也不肯浪费,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,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。
同学们,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,我们应该把爱惜粮食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。不管在家里吃饭,还是学校用餐,我们都应该不偏食,不挑食,吃多少饭盛多少,不要浪费。这样做,既符合节约的要求,也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。
同学们,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从自己做起,从节约一滴水,珍惜一粒米开始,养成节俭的好习惯!
我的发言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陈亦宁